新闻中心Press Center

大河报:“五彩三门峡”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发布时间 : 2019-11-22 10:20:12


速达电动车生产车间
中国黄金
特色农业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房琳任欢黄河时报记者詹江峰通讯员黄山文图
她从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庙底沟文化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最早的中国”从这里走出;
她伴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一次创业”拉响了三门峡畅想曲;
她因改革开放后建设全国有影响的能源、有色金属和原材料基地而闻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吸引全国几十万淘金客云集,“二次创业”一度书写了资源开发型经济的传奇;
她随新世纪以来探索经济转型创新而凤凰涅槃,开启了“三次创业”的崭新征程,崤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走进三门峡戴卡轮毂有限公司联合车间,仿佛置身一个“机器人的世界”:繁忙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几乎见不到操作工,引进“工业4.0”理念,戴卡轮毂实现了生产过程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成为国内铝合金轮毂轻量化高技术的典范。
作为三门峡黄金产业最大的龙头企业,中原黄金冶炼厂总投资102亿元,通过整体搬迁升级改造,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底吹熔炼炉,其“富氧底吹造锍捕金”技术水平国际一流。通过技术改造,公司金铜综合冶炼黄金产量位居亚洲第一,单系列冶炼烟气制酸规模世界第一,资源综合回收能力、环保指标等国际领先。
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种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脱胎换骨而来的先进企业乃至产业集群随处可见。
而这,仅仅是三门峡市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的小小缩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三门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智能化、绿色化、信息技术化“三大改造”,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宝武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黄金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纷纷落户三门峡。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一个个巨无霸产业集群,其中黄金全产业链集群、铝工业全产业链集群产值分别达到635.6亿元、326.7亿元。
新兴产业“潮头竞风流”
近年来,新兴产业在三门峡正成为高频热词。新能源、大数据、大健康等一批新概念、新技术引发的新产业在三门峡快速发展,风头正劲。
走进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到处可见自动化、智能化的“身影”,创业、创新、创造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2019年3月20日,速达电动汽车量产首车下线,这是三门峡市聚力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河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大数据时代下,让停车更“智慧”也是大势所趋。5月20日,三门峡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市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发现周边空余车位,灵活选择停车路段,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出行难”的问题。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为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三门峡市认真贯彻中央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发展战略,抢抓河南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的重大机遇,作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重大决策,计划用三年时间,把三门峡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智能产品制造集聚区、数据经济创业创新高地。
经探索与实践,全市现已基本形成了“智慧三门峡”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协调发展”的市、县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道路,也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特色农业打出高质量发展新“王牌”
峦气霞光聚露魂,果香一散满山村。
金秋,沿着灵宝寺河山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两侧高低起伏的山坡上,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煞是喜人。
据记者了解,三门峡全市每年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万亩、产量19亿公斤左右,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7位和第6位,苹果优质率达到66%,单个苹果在市场上最高卖价超过20元,苹果产业对该市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25%,苹果和食用菌、鲜果、浓缩果汁远销俄罗斯等35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二仙坡和寺河山等中国驰名商标,三门峡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同时,该市坚持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以大数据优化资源链,在全省率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势头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6000余家电商主体和网点,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家;苹果、核桃、香菇、大枣、蜂蜜、陕州糟蛋、杜仲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实现交易额18.5亿元,是电商发展初期的2.2倍,越来越多的农村市场被“唤醒”,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由“销得出”转向“做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业强市,努力推动特色农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王牌’。”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表示。
绿色产业魅力三门峡彰显“创新范”
走进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双创园,多样的创新载体让人眼前一亮。
“双创园作为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从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和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方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院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中乌一带一路合作交流中心’,以技术成果转化为切入点,进而在经贸往来、文化旅游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三门峡市工业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说。
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依托科技大市场形成了覆盖园区乃至全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现拥有国家检测中心2个、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5个。先后共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0项,拥有授权专利836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有三门峡留学人员创业园、3C咖啡微创客、天鹅湾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等,创新创造氛围日益浓厚。
2018年,三门峡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创新、开放、产业承接、投融资服务、人才“五大平台”建设方案,以“五大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五大平台”已经在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撬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领域企业150家以上,省级院士工作站16家,企业研发平台140个。2018年,新增21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悄然间,曾经依赖资源开发的三门峡,正转型为黄白黑红绿的“五彩三门峡”,闪耀着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的迷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