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Press Center

汽车尾气在杀死我们自己?

发布时间 : 2013-03-12 09:15:54

  来源:人民政协网

  百姓舆情:空气污染已到非治不可的时候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只有一个——靠刮大风。”

  ……

  这些来自网民的调侃正是人们面对雾霾天气无奈的写照。

  就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四分之一国土被雾霾笼罩多日、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之际,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以北京市为例,机动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占据了22%,汽车尾气排放成了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尾气排放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但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可直接入侵到肺泡和毛细血管里面,不容易排出来,被称为“健康杀手”。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尾气正在杀死我们自己,已到非治不可的时候了。

  环境政策:挥剑直指汽车尾气污染

  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在《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会上表示,有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41.9万辆和1850.5万辆。与1980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30倍,达到20754.6万辆。按环保标志分类,“绿标车”占83.6%,高排放的“黄标车”仍占16.4%。

  陶德田说,在机动车保有量比1980年增加30倍的情况下,尾气排放总量仅增加了14倍。

  据悉,环保部将全面实施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大力防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日前,国家环保部还制定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并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PM2.5排放总量将显著下降。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政策要求应在国家排放标准中规定特别排放限值或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在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污染源的治理方面,这份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进一步提高全国车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实施更加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同时大力发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发展使用燃油替代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

  产业政策:节能和新能源车将成产销主流

  与持续的雾霾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是《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和《国五排放标准》。

  短期内,这两项政策就像雾霾一样让人不快,不达标的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改进技术,才不会出现无车可卖的局面。但从长期来看,这两个新标准足以颠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供需结构——节能车型将运用越来越多的尖端技术;新能源车的普及速度也将加快。

  而这,与雾霾完全不同,将会为中国汽车业带来彩霞满天。有专业人士预测,随着油耗与排放标准的推进实施,汽车的产销结构均将朝着节能方向发展。而由于2015年以前,在核算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值时,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春天。

  “车型燃料消耗量+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全新评价体系即将形成。工信部称,在确保汽车节能总体目标的同时,给予企业更多的灵活性,有助于推动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促进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汽车产品节能管理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据透露,车企平均油耗制度将与财税制度挂钩,不达标的企业将获财政惩罚。

  企业责任:科研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油耗是汽车综合性能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体现,更是一个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降低油耗与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提高、汽车结构设计的优化、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电子程序的调校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均有关系。因此,在保证车辆动力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油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据调查,由于降低油耗与排放关联度很大,汽车生产厂家将从多个方面提升产品技术,除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以及多挡位变速箱等整车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外,在旧的乘用车上加装节能降耗装置,也是很多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河南省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攻关,研发出一项“汽车发动机增氧调压节能器”技术,最高可以使发动机动力提升5%,燃油消耗减少4.5%以上,尾气中CO、HC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可达50%;有效减少积碳形成,延长发动机寿命2%。目前,这款产品在获得省、市各级推广政策鼓励的同时,还得到哈飞、日产、上海大众、重庆力帆、广州吉利等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厂商的试用认可,已同国内外多个汽车生产厂家建立配套生产、协作模式,其年使用量将超过20万套。

  “我们希望在科技创新方面破解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难题,这也是企业责任的一种体现。”河南省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复活表示。